教学科研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9-09-29作者: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和代码

(一)专业名称

建筑工程技术

(二)专业代码

540301

二、招生对象与修业年限

(一)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具同等学力者

(二)修业年限

3-5年

(三)学习方式

普通全日制

三、就业岗位与就业范围

(一)就业岗位

主要岗位:施工员(土建施工)

相近岗位:质量员(土建施工)、资料员、材料员等

(二)就业范围

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工程监理企业、建筑咨询管理企业、建设单位及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实践能力突出,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岗位的核心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相关岗位从事建筑工程的施工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五、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采取"因岗定学、能力递进、校企共育"的"1+N"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以施工员为主的职业岗位群,掌握适应建设工程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核心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突出,在建筑工程生产一线从事建筑的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岗定学是指课程设置来源于职业岗位和职业核心能力分析,使学生具有从事相关岗位工作的职业基本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实现专业与行业对接。能力递进是指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实现学生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的递进与提升,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1+N是指围绕1个核心岗位,培养N项专业核心能力,校企共育是指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将职业标准、技术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将工作规范、管理规范融入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课程体系

()课程目标

1、非专业能力

(1)方法能力

具有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学习能力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绿色施工的意识。

(2)社会能力

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管理规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意识,坚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能力

爱岗敬业、严谨务实、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

2、专业能力

(1)能准确识读与正确理解土建专业施工图及设备专业主要施工图,能绘制土建工程竣工图;

(2)能对建筑工程常用建筑材料及制品进行选用、进场验收、性能检测和保管;

(3)能熟练实施建筑施工测量;

(4)能编制建筑工程常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参与编制常见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5)能按照建筑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环保和职业健康要求科学地组织施工和指导施工作业;

(6)能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检查;

(7)能依据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分析解决一般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

(8)能根据建筑工程实际编制、收集、整理和移交工程技术资料;

(9)能编制工程量清单报价,参与工程招投标、施工成本控制及竣工结算;

(10)能进行1-2个工种(钢筋工、架子工、砌筑工、抹灰工)的基本操作。

(二)课程体系与标准

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按照土建施工员的职业标准和主要知识领域构建专业技能体系(表2)。通过分析职业岗位工作职责(表3)和建筑施工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出学生完成职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合职业人才成长规律,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与工作体系有机地结合。

(三)课程结构

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从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入手进行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主线,打破学科型的课程体系,构建能力型的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让职业活动的各个元素,渗透融合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过程中,渗透融合在学校教学的环境、实施教学的教师、接受教育的学生以及学院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职业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环境。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就业岗位的工作过程的一致性。课程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概论与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CAD、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与检测、建筑工程测量、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资料管理、BIM技术应用-Revit建模、装配式建筑施工及实训、职业技能专周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及答辩等。

七、师资配置

专业带头人1-2名,应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专业背景及高级职称,并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具有行业企业技术服务或技术研发经历;在本行业及专业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能够主持专业建设规划、专业教学方案设计、专业建设工作;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主持过地市级及以上教学或应用技术科研项目或担任院级及以上精品课程负责人。专业带头人必须是"双师型"教师。专业生师比不大于18:1,主要专任专业教师不少于5人。

基础课专任教师任职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专业课专任教师应具有本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具有两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兼职教师应是来自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具有高级职称。

专任教师团队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少于35%,高级职称不少于30%,获执业(职业)资格证书或教学系列以外职称的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每学期的兼职教师任课比例不少于35%。

八、实训设备配备

本专业应配备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实训实习室的环境要具有真实性,并能应用仿真技术,具备工作、教研、实训及展示等多项功能。校内实训实习室建设按本专业每届开设二个平行班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确定必备标准。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核心课程和综合实训的教学要求,校内应建立施工图识读综合实训室、建筑工程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综合实训室、建筑工程测量综合实训室、工种工艺综合实训室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综合实训室。

九、教学资源

所使用的教材均应是国家(行业)规划教材或校本教材。生均纸质图书藏量在30册以上,其中专业图书不少于60%,同时适用本专业的相关书籍不应少于2000册;与本专业相关的报刊种类不少于20种,其中专业期刊不少于10种;应有电子阅览室、电子图书等。以优质数字化资源建设为载体,以课程建设需要为核心,以素材资源为补充,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共享性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建设内容应涵盖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专业教学软件应包括:试题库、专业教学素材库等。通过专业教学网站登载,为网络学习、函授学习、终身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力争实现校内、校外资源共享。